文/張碩 中醫博士
二十多年前,我初入醫林,便見識到一件難忘的事。當時我隨中醫精神心理病專家王米渠教授臨症學習,適逢一患有躁狂型抑鬱症的青年男子前來應診。該男子連續三年高考均名落孫山,而後時常鬱鬱寡歡,與世隔絕,屢起自殺之念;又時常亢奮不已,數日不眠,喃喃自語。西醫診治,不見療效。病人進入診室前,王教授故意背對患者,旁若無人,滿懷喜悅地大聲誦讀手中的一篇文章,且一邊讀,一邊大加讚賞:“哎呀呀,是怎樣的人才才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啊!我要是不能見到此君,真乃此生憾事!”病人一直站在診室門外,默默地聽著王教授的言語。王教授好像讀了一遍還不過癮,又繼續讀了五遍,每讀一遍,必大力讚賞一番。一旁的我倍感疑惑,暗想:“這的確聽起來是一篇不錯的散文,但還沒有好到這樣誇張的地步吧?”聞門外漸起哭泣之聲,我探頭望去,只見該男子已是淚流滿面。王教授也聽到門外的動靜,轉身對我說:“什麼人在外哭泣?快叫他進來!”男子進門。王教授直問他:“你為什麼在外頭哭?你也被這篇好文章感動了嗎?”“是的。。。我正是這篇文章的作者。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我的文章?此前,從來沒有人看中它的。”他答道,又反問。王教授說:“因為通過你的文章,我知道你會是一位有為青年,我是你的知音。”聞此言,男子又淚流不止,而王教授也任其淚奔。一個小時後,王教授見其淚痕漸幹,把了把該男子的脈,說:“小夥子,你的氣順了,病也好了!我再為你開兩副中藥調養一下吧。”我才明白過來,之前發生的一幕,其實是王教授事先精心設計好的一次情志治療。中醫治精神心理病,常以情治情。治療悲憤憂鬱之症,常以喜克憂。王教授抓住該患者抑鬱的起因,強烈肯定他的才能,使其自然產生“喜”感,而他內心的“喜”感在治療中被一次次增強,最終戰勝了他積蓄已久的抑鬱。這真是非常高明的方法!事實上,這名患者不僅被徹底治癒了,多年後,他還成了有名的編劇。
王教授所展示的中醫情志療法,為我打開一扇治療精神心理病的大門,一條“拆繁就簡”之路,使我多年來堅持踐行中醫“以情治情,平衡臟腑”的治療精神心理病方略。來加國後,常遇抑鬱患者登門求診,而王教授所傳授的這套療法,也一次次地顯示出其神奇的力量。一位女士,四十余歲,移民初期,屢有不順,加之夫妻不睦,患上了抑鬱症。她兩年來每日精神恍惚不定,情緒莫名悲淒。前來應診時,她對我說:“我人雖坐在辦公室裡,但心好像已經死了;每隔十幾分鐘,我都會有自殺的念頭。”四診之後,我發現該患者有心脾兩虛,兼有肝鬱。於是,我對她施以針灸,以健脾,養心,疏肝,平臟腑。但是,治療抑鬱,光抓住這些治則是遠遠不夠的,其關鍵還在“以情治情”,這也是難點所在。我注意到她非常鍾愛自己的女兒,便在留針間隙,向她討教育兒之道。這一下打開了她“喜樂”的源泉。她滔滔不絕地講起育兒的樁樁樂事。“您的女兒真可愛,您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是值得借鑒!”我不時加以讚揚。一個半小時的治療便在傾談間結束了。當天下班時,我接到她的電話:“張醫生,我離開您的診所已經有幾個小時了。在這幾個小時裡,我內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安穩,也再也沒有了自殺的念頭。謝謝您!”這名患者之後又接受了幾次針灸加情志治療便痊癒了。類似的病案還有很多。如果要從眾多案例中總結出一條我個人最重要的經驗,我認為中醫情志療法成功實施的基礎,一定是:真心以對,真誠溝通,耐心傾聽。而要做到這些,則須心中有大愛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
注意: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