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張碩 中醫博士
朋友,您是否意識到:有一些疾病,原本是可以治療的,但卻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變得不可治癒,令人懊悔終生,尤其對於孩童。弱視,就是這樣一種疾病。什麼是弱視呢?在臨床上,凡眼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,視力低於0.9,且不能矯正者即為弱視。那麼,弱視是如何形成的呢?大家應該知道,良好的視力不是先天獲得的;嬰兒出生時,視力不及成人的1%,隨著年齡的增長,雙眼視細胞才不斷發育和完善。6歲以內是視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,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~8歲左右才基本完成。如果在此時期由於某些因素(例如:斜視、屈光不正、膳食營養不平衡、先天性白內障等)的干擾,造成眼視物障礙,視細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,使視功能停留在一個低級水準,引起視力低下,不能矯正,就形成了弱視。弱視在視覺發育期間均可發生,多從1~2歲開始。如今,弱視患病群在不斷擴大,兒童弱視發病率已接近4%!一般而言,如在9歲以後發現弱視,往往療效較差。因此,兒童弱視宜早發現,早治療;其最佳治療期在8歲之內。
如何治療兒童弱視呢?目前,西醫最推崇的方法是遮蓋療法,即用黑眼罩戴於弱視眼上或弱視眼的眼鏡上。用遮蓋療法的目的在於遮蓋優勢眼,強迫使用弱視眼獨自進行固視;消除來自優勢眼對弱視眼的抑制。遮蓋治療,主要適用於單眼弱視,但不太適用於多數情況下的雙眼弱視,且長期單眼遮蓋對建立雙眼視功能不利。那麼,還有沒有更適用的治療方法呢?其實,中醫為兒童弱視也提出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。
早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《諸病源候論·小兒雜病·目青盲候》中就有關於弱視的記載:“眼無障翳,而不見物,謂之盲。”弱視屬中醫“視瞻昏渺”的範疇。中醫認為,“肝藏血”,“肝開竅於目”,“目得血而能視”,說明肝血充盈,則視物精明,能辨五色;腎為先天之本,陰陽之髒,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,精生髓,髓通於腦,腦為髓之海,當腎的陰陽平衡,精氣充沛,才能髓海豐滿,目光敏銳。可見,若肝血虧虛,腎精不足,目失濡養,則目睛不明而弱視。正如張景嶽所說:“肝腎之氣足則目精彩光明,肝腎之氣乏則目昏蒙眩暈。”因此,採用中醫養肝益腎的思路治療弱視,具有重要價值。
筆者在臨床實踐中認識到,治療弱視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視網膜所接收的光學刺激是否充分,而是由於大腦視覺神經發育不完全,導致鞏固機制出了問題。即便弱視兒童每天接受十多個小時的光刺激,但大腦視覺中樞無法正常地接收及處理這些光學刺激信號,則視力很難恢復。如何才能説明修復大腦視覺神經呢?其實,中醫所遵循的養肝補腎法則,已蘊含著修復視覺神經的意義。當發生弱視,部分視神經細胞即處於孱弱甚至損傷的狀態。此時,修復視覺神經的關鍵有三:一則,要給與充足的神經營養;二則,打通供給神經營養的通道;三則,在充分的視覺訓練中增加視覺神經對營養的攝取、利用,從而加快修復。而中醫恰恰能夠很好地完成這三個關鍵點:通過養肝益腎刺激神經營養成分的生成和供應;通過疏通與眼相關的經絡,保障神經營養供應通路的順暢;通過穴位的刺激來強化視覺訓練,使得視覺神經的營養攝取更為完全,視覺神經的功能恢復更為充分。此外,由於中醫治療涵蓋了以上三點關鍵因素,使得部分超過12歲的弱視患者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療。筆者在臨床中,借助針灸、推拿、中藥等手段,以實踐養肝益腎,舒經通絡,開竅明目的中醫法則,對多數弱視患兒取得了較好的療效,證明中醫對治療視覺神經疾病是大有裨益的。
本文版權歸張碩博士所有,如欲轉載,請聯繫張碩博士本人。如您有病症疑問,可免費諮詢,致電留言給本人:403.890.6873,或發電郵至:dr.zhangshuo@gmail.com,會及時答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
注意: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