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6日星期四

小兒濕疹,中醫有解

/張碩 中醫博士

多年前,尚在國內的我常聽說,華裔小孩在北美好發濕疹。很多華人在多方求治無果後,不得不到中醫那裡尋求幫助。多年以後,當我在加拿大經歷這樣的病例越來越多,不由感歎:小兒濕疹在北美真的是非常普遍啊!也常思考,為什麼西醫在小兒濕疹的治療上效果不顯?中醫在小兒濕疹的治療上又能有何作為?不難發現,這些病案有著共有的特徵:純母乳餵養時,皮膚尚好,但一旦改為奶粉餵養,或母乳、奶粉混合餵養,加之摻入了一些蛋白源性的輔食,寶寶便開始長濕疹。幼小的生命不堪忍受瘙癢的煎熬,晝夜啼哭,抓撓不止,周身皮膚反復破潰,層巒無窮。看著孩子如此難受,最痛苦的莫過於父母。在北美,西醫對於此類病況的治療方案基本一致:皮膚乾了就凃潤膚霜;癢了就凃抗組胺軟膏甚至激素軟膏。許多患兒在這些外用製劑的反復刺激下,濕疹反而變得更加遷延難愈。這時,患兒父母求問西醫下一步的治療方案。統一的答案是:孩子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,等孩子長大一些,免疫系統健全了,濕疹可能就自愈了。要等到孩子長到多大呢?望著繈褓中的孩子,可憐的父母頓感淒然。試試中醫吧?許多原本不瞭解中醫的年輕父母,倉皇中將希望從西醫轉向了中醫。他們的選擇會是正確的嗎?

客觀說,對於小兒濕疹,西醫有著較深入的理論認識,只是在治療手段上,存在著局限性。濕疹是一種過敏反應。嬰幼兒通過母乳餵養,逐漸建立起日益強大的免疫機制,但在免疫機制未完善之前,若攝入大分子異體蛋白(比如:奶粉),便有發生過敏即變態反應的風險。濕疹的發病機制主要是型變態反應。西醫治療濕疹所常用的抗組胺藥物,主要對抗型變態反應,故而對濕疹針對性不強,只能起到止癢作用。西醫真正針對型變態反應的王牌是激素及免疫抑制劑,但鑒於其對嬰幼兒有嚴重的副反應,西醫在應用這類藥物時,常常且行且止,只外用,不內服,這反而進一步打亂了嬰幼兒的免疫系統,從而陷入兩難境地。這正是西醫治療濕疹的痛苦所在。

中醫對小兒濕疹的認識是怎樣的呢?中醫認識到,嬰幼兒體質嬌嫩,此時若為濕毒所襲,繼而搏於氣血,則發為濕疹。既熱毒,熱毒可由食物、藥物或化學品引致,常為濕疹誘因。,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的病理狀態。機體中若水的運行不順,身體便會處於的狀態,導致水濕浸淫皮膚。濕可蘊熱,久之熱入血分,耗傷陰血,血虛則生風,風動則瘙癢難忍;久濕亦傷脾,脾虛繼而加重濕疹。可見,引起小兒濕疹的因素為:熱毒,水濕,血熱,血虛。因而,中醫治療小兒濕疹的法則便是:解毒涼血,健脾除濕,養血祛風。這套法則,可貫徹到中醫的內治與外治當中。其效果如何呢?且看筆者的一則案例。

一男性患兒,出生在卡城,純母乳餵養至一歲時,加入奶粉混合餵養,始發濕疹,且越衍越烈,雖經西醫診治不見好轉。及至二歲半時,已遍體充血、瘙癢,患兒晝夜抓撓不止,痂皮層疊,粗糙如革,不見皮膚本色。患兒晝夜啼哭,腹脹如鼓。筆者運用推拿點穴手法以健脾養血,令其內服處方中藥以解毒涼血,健脾除濕,養血祛風,再外用中藥以祛風止癢,燥濕結痂。治療一周後,瘙癢漸輕;三周後,皮損開始陸續脫落;六周後,瘙癢更輕,抓撓漸止;十周後,皮損基本脫盡;十五周後,皮膚現本色,膚質細膩,瘙癢大減,腹脹消失。舉家歡欣。大量實踐證明,中醫不僅可以治癒小兒濕疹,且有助於調理小兒的免疫系統,預防其他變態反應的發生。小兒濕疹,中醫有解!

本文版權歸張碩博士所有,如欲轉載,請聯繫張碩博士本人。如您有病症疑問,可免費諮詢,致電留言給本人:403.890.6873,或發電郵至:dr.zhangshuo@gmail.com,會及時答覆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注意: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