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

痛定思痛,中醫抗癌的真正價值在哪裡?

/張碩 中醫博士

多年前,我應邀赴溫哥華出診一位晚期癌症女性患者。這位患者患有晚期肝癌,並有多處轉移。當時,她已經做了十八次化療。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與癌症的博弈之後,醫生建議她回家休養,因為經過一次次的化療藥物刺激後,她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對各種化療藥物顯示出耐藥性。也就是說,在西醫看來,病人體內的癌細胞已無藥可救。在經過頑強的抗爭之後,病人求生的信念漸漸被蠶食殆盡。友人力邀我前去探望她,我已知其中深意。是的,到了這個地步,還有什麼比點燃生存的信心更為重要的呢?當我見到她時,她已持續發燒多日,全身汗出不止,癌性疼痛不已,孱弱無力,口無味覺,全無食欲,目光黯淡,脈懸一線,奄奄一息。雖經西藥救助,仍無顯效。這是一派中醫所說的亡陰亡陽之象啊。面對這樣的情形,我對患者家屬說:先想辦法退燒止汗,如果做到了,或有可能逆轉亡陰亡陽,病人或有一救。我馬上開據處方,現煎藥,令患者即刻服下。三小時後,病人開始退燒,口中始有味覺。然後,我返回卡城。次日得知,病人繼續服藥,汗已止住,開始主動進食。再次日,病人恢復部分體力,能下床行走了,並重燃信心。之後,我連續調整處方,病人情況更顯改善,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。然而,一個月後,病人再次入院,因為難以抑制肝區疼痛。她最後還是走了,走的時候但求止痛,所以用了大劑量的鎮痛劑。直到今日,我仍然深深懷念、敬佩這位癌症鬥士,因為作為患者,她已經顯示了足夠的勇氣,付出了卓絕的努力,然而,相對生命而言,醫學界的努力還是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。多年來,象許多讀者一樣,我已經歷許多這樣類似的故事,或親歷親人的離去,或聞同窗、友人、病人的噩耗。在難過歎息之後,我常常會問:為什麼不讓中醫儘早地融入到癌症的治療當中?為什麼不讓大眾更早地瞭解到中醫在救治癌症中的重要價值?

中醫抗癌的價值在哪裡呢?大家知道,西醫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段是化療、放療和手術。對於多數癌症而言,最終的治療手段還是化療。化療當中,最常用且經典的方法當屬細胞毒性療法,就是用對癌細胞敏感的藥物直接抑制、殺滅癌細胞。現代醫學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已篩選出許許多多有效的抗癌藥物。這些藥物有一些共同特點:在抗癌的初始階段,都有很高的抑癌率,但癌細胞很快會對之產生耐藥性;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,對體內正常細胞有著很高甚至更高的殺傷力,同時對機體的免疫系統也造成破壞。耐藥性,時常令患者最後無藥可救;殺滅正常細胞,則常造成殺敵八百,自傷三千的敗局;對免疫的破壞,則重創了人體抗癌最重要的生力軍——腫瘤免疫,使得癌細胞的增殖更加失控。因此,很多西醫醫生在自己得了癌症之後,所作出的選擇是:放棄化療,因為他們深知其害。可見,在抗癌過程中,一個很現實的措施應該是:如何讓絕大多數正常細胞更有效地生存下去?進而,更明智的策略應該是:在保護、壯大正常細胞的同時,如何調動機體的力量(比如:免疫力)來對抗癌細胞?其實,這正是目前最前沿的現代醫學夢寐以求的抗癌方略。讀者朋友,如果您順著這個思路展開去,就會注意到中醫所主張的核心抗癌思想——“扶正驅邪扶正 既是扶持、鞏固機體的正氣,提升機體機能與活力,保護、強化機體正常細胞、組織、器官、系統;驅邪,既是祛除病邪,而祛除病邪的實質,並不是去直接抑制、殺滅病灶,而是要剷除產生病灶的土壤,令癌細胞真正可控;驅邪的前提在於扶正,因為在正常的細胞環境下,癌細胞是難以生存的。中醫的扶正驅邪思想,在一定程度上把住了抗癌的命脈,並能體現在具體的治療方法上,做到有序,有節,持久有力。筆者在臨床上長期踐行這套中醫理論,也收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,願與讀者朋友們分享,以利蒼生。

本文版權歸張碩博士所有,如欲轉載,請聯繫張碩博士本人。如您有病症疑問,可免費諮詢,致電留言給本人:403.890.6873,或發電郵至:dr.zhangshuo@gmail.com,會及時答覆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注意: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。